所謂瓷母,是指清朝乾隆年間燒制的一種高度為86厘米高的大瓷瓶,因整器從上到下依次運用了色地琺瑯彩、松石地粉彩、仿哥釉、金釉(耳飾)、青花、松石釉、、窯變釉、斗彩、冬青釉暗刻、祭蘭描金、開光繪粉彩、仿官釉、綠釉、珊瑚紅釉、仿汝釉、紫金釉等15種施釉方法,16層紋飾,而被稱為“瓷母”。乾隆一朝官窯瓷器追求精美極致之風(fēng),皇帝推崇加上唐英督辦,方有“瓷母”開創(chuàng)了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。瓷母除含有多種色釉,頸部設(shè)對稱夔耳,腹繪有12扇開光圖案,包括 “三羊開泰”、“太平有象”等畫面。此瓶集高溫低溫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于一體,其燒造工藝繁復(fù)至極,至今無法復(fù)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