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京華一直認為拍賣公司就是一個中介,本身就不是件賺錢的事,她一直堅守只收取傭金,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向員工灌輸這種思想,在公司慢慢地發(fā)展過程中,那些與公司管理理念不同、價值觀不同的人也選擇了離開,而留下一些價值取向,對人、對事看法趨于一致的團隊。“我始終不認為我是在做生意,而是用一種服務的態(tài)度來做拍賣,比如有客人送來一件書法作品,我們明明知道不對,但是寫得非常好,市場上也很流行,很好賣的東西,收還是不收?賣了肯定能賺取傭金,但是心里會有愧疚。以前我們遇到過類似的事情,很熟的客人送來一件拍品,我們認為不太好,但是客人說可以賣,可以做生意,我們就說你給別人吧,結果果真也賣了很多錢。所以要經得住這種誘惑,守得住自己的底線,我們的底線就是買賣雙方的傭金,手不要伸到其它的地方,具體到業(yè)務人員,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難,但是一定要守住底線,口碑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。同時也會堅守自己的原則,如果有的客人到時間不付款,我們也會考慮采取相應的法律程序。”
面對行業(yè)間的競爭,左京華要求員工尊重同行,而在公司內部,也從來沒有為業(yè)務人員設定過銷售目標,“誠軒對于業(yè)務人員是很寬容的,從成立至今,沒有給任何一個主管制定過銷售額,全憑大家的努力爭取好的效益。市場好的時候,出貨的人多,接貨的也踴躍,市場承接力強,成交額也會上去,市場不好的時候再定指標也是要努力的。誠軒因為規(guī)模不大,各個業(yè)務分工也挺明確,誰該做什么,大家都力所能及,能找貨的找貨,不擅長找貨的就做一些學術的文字整理,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小團隊,員工之間取長補短,相互協(xié)作,目前為止,運轉得非常好,我蠻以這種團隊協(xié)作精神為驕傲的。”左京華自豪地說。